信心的本質

文:Dave Lowe

我們常常運用信心,它是我們生命的中心,我們有99%的價值觀是用信心來支撐住的。假設你生病了,去診所看醫生,可能你連醫生的名字都不確定,你也不知道他從哪一間大學畢業,更看不懂他的處方。當你到藥房,你也不認識那位藥劑師,他配給你的藥丸,你也搞不清楚有什麼化學成分在裡面。但是當你回家後,你還是會按照醫生的處方,把藥吃下去。整個過程,其實你都在運用信心。基督徒的信仰中,信心是我們生命的中心。聖經有232處提到「信心」。

什麼是信心?
先讓我們瞭解信心不是什麼:

  • 信心不是一種情緒,如:「我今天覺得上帝很好。」
  • 信心不是盲從——不是違反理性、違反事實的行動
  • 信心不是信宇宙中一股不知名的力量,當你使用時就得到你想要的東西(像是《星際大戰》中的「原力」)

遺憾的是,今日甚至有很多教會都教導類似以上的觀念。漢尼葛夫 (Hank Hanegraaff) 在其著作《Christianity in Crisis》(「危機中的基督教」)中,提到一對父母 (Larry and Lucky Parker) 聽到一些基督徒說,只要他們有信心,他們患糖尿病的兒子就會得醫治,所以他們不讓兒子注射胰島素。結果,他們的兒子病情告急,去世了。他的父母竟不辦葬禮,反而舉辦復活大會。他們以為只要單純地、毫無懷疑地、努力地相信,配合「對」的字詞,信心的力量就會使他們的兒子從死裡復活。這對父母後來被控告誤殺和虐待兒童。為什麼?因為他們對「信心」擁有錯誤的認識。

聖經中的福音書(馬太福音、馬可福音、路加福音、約翰福音)記載門徒也常不瞭解什麼是信心,但他們會去詢問耶穌。《路加福音》第十七章裡,門徒問耶穌如何增加信心。耶穌這麼回答:「如果你們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,就是對這棵桑樹說:『拔起根來,栽到海裏去!』它也必聽從你們。」[1]注意,耶穌並沒有說我們常常在教會中聽到的:「你只要努力,再努力。」也不說:「你只要相信」。從耶穌的回答(信心要像芥菜種一樣),我們可以看出很重要的事:芥菜種是所有種子中最小的——藉此耶穌強調,重點不是信心的大小;無關乎你有多少信心,信心的對象才是最重要的。

假設在哈爾濱的初冬,我站在一個已結冰的湖邊,湖面上的冰很薄,但我充滿信心,開始走在湖面上。不幸的是,即使我有堅強的信心,我還是掉入冰冷的湖水中。不管我有多大的信心,只要湖面的冰是薄薄的,我還是會跌入水中,因為這薄薄的冰層不可靠。

假設又過了幾個月,進入嚴冬了,湖面已結成厚厚的冰,我又站在湖邊。由於上回的經驗,我變得小心翼翼了,我不確定這個冰層是否可以承擔我的體重。雖然和初冬時的我比較,這時候的我顯得「缺乏信心」,但當我戰戰兢兢的向前走,每走一步,信心就加增一些。最終我會平安地走過這湖面。幾個月前和幾個月後的我有什麼差別呢?就是信心的對象改變了。

信心的對象的確很重要。但還有一點很重要……信靠的程度,取決於我對信心對象瞭解的程度打個比方,若有個人很害怕飛行,他買了飛行保險,還沒起飛就已經扣好安全帶,仔細聆聽機上服務人員的緊急狀況指示。他對這架飛機好像沒什麼信心。然而,當飛機不斷往前飛時,這位乘客開始改變了,他開始揭開安全帶享用午餐,接著就和旁邊的乘客有說有笑。為何他有這種改變呢?難道36000英呎的高空含有更多信心嗎?當然不是的,而是因為當他越瞭解他信心的對象(這架飛機),他就越可以信靠它。

基督徒的生命也是如此,我們越認識上帝,就越能信靠他。學習信靠他的話語,而不是憑你的感覺。花時間讀聖經,求上帝讓你看見他自己,讓你更認識他。你可以參考詩篇145篇146147篇,這三篇詩篇對上帝的屬性有很好的描寫。當你在讀聖經時,你可以求上帝幫助你更多認識他,並且仔細觀察他希望你如何相信他。在任何情況,你都可以問上帝說:「在這樣的景況中,我能認識並且信靠什麼關於你的事,以致我獲得幫助呢?」你可以多花時間在讀聖經上,學習認識神,也認識你和他的關係。

慕迪 (D. L. Moody) 說過:「以前我常求上帝給我信心,有一天我讀到聖經《羅馬書》第十章17節說:『可見信心是從所聽的道來的,所聽的道是藉著基督的話來的。』於是我開始讀聖經,而我的信心也從此不間斷地加增。」



[1] 路加福音17:6